纪念 | 1934 – 2021

Jörg Schlaich

约格∙施莱希(Jörg Schlaich)同鲁道夫∙贝格曼(Rudolf Bergermann)于1980年在斯图加特成立sbp公司,自此他一直领导公司直至2002年底,此后多年,施莱希先生仍旧是我们所有员工设计理念和灵感的重要和宝贵的源泉。 

他的职业生涯和工作成就将继续指引我们的工作,树立sbp的身份特征,以及塑造工程设计的未来。

创始人& 前瞻者

约格∙施莱希(Jörg Schlaich)于1934年10月17日出生于瑞姆斯塔(Remstal)地区的斯特滕(Stetten);1953年至1959年在斯图加特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与建筑;在结束了克利夫兰(Cleveland)凯斯理工学院的助教工作以及斯图加特的Ludwig Bauer建筑公司的工作之后,约格∙施莱希在1963年获得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约格∙施莱希以一名工程师的身份加入Leonhardt, Andrä und Partner工程师事务所,从1970年起担任该事务所合伙人,在这里工作期间,他与甘特·拜尼施(Günter Behnisch)和弗雷·奥托(Frei Otto)一起合作了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屋盖项目(1972年);作为弗里茨·莱昂哈特(Fritz Leonhardt)的继任者,约格担任斯图加特大学固体结构研究院院长(1974年);1980年,他与鲁道夫·贝格曼(Rudolf Bergermann)在斯图加特共同成立了施莱希·贝格曼及合伙人工程师事务所(schlaich bergermann partner, sbp)。在国际上,约格∙施莱希从整体性、跨材料的角度制定了承重结构的结构设计标准,并将轻型结构发展成为全球工程设计的基准;他致力于研发能源替代技术,如太阳能热风塔发电站和太阳能聚热发电系统均堪称典范,而这些技术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透过他职业生涯的万花筒,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可思议的创新和创造力。2021年9月4日,约格·施莱希在家人的陪伴中在柏林与世长辞。 

人生阶段

1934 约格·施莱希出生于斯图加特附近的瑞姆斯塔(Remstal)地区的斯特滕(Stetten)

1953 在瑞姆斯塔(Remstal)的斯特滕(Stetten)完成木匠学徒生涯,并从威布林根(Waiblingen)高中毕业

1953 – 1960 在斯图加特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凯斯理工学院学习土木工程和建筑学

1961 获得凯斯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理学硕士

1959 – 1963 获得斯图加特大学计算机中心及固体结构研究院博士学位,导师为F.Leonhardt教授和F.F.Bornscheuer教授

1961 – 1963 任职于Ludwig Bauer建筑公司

1963 – 1979 任职于斯图加特 的Leonhardt und Andrä工程师事务所,后来成为合伙人

1970 – 1993 负责项目:胡格利河第二大桥(Second Hooghly River Bridge),加尔各答,印度

1968 – 1972 负责项目: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屋盖工程,与莱昂哈特(Leonhardt) 和安德莱亚(Andrä)共同设计

1974 – 2000 担任斯图加特大学固体结构研究院(后更名为轻型结构、设计和建造研究院)教授兼院长;此外,从事楼宇与桥梁结构、混凝土壳体结构、索膜结构的承载性能研究。

1980 成立施莱希及合伙人工程师事务所(Schlaich + Partner)(现为:施莱希∙贝格曼工程师事务所)

1980 太阳能热风塔,曼扎纳雷斯(Manzanares),西班牙


seit 1980
成立施莱希及合伙人工程师事务所(Schlaich + Partner)(现为:施莱希∙贝格曼工程师事务所)

1980 – 1982 太阳能热风塔,曼扎纳雷斯(Manzanares),西班牙

1986 被授予汉诺威大学第一个荣誉博士学位

1990 – 1993 负责项目:戈特利布·戴姆勒体育场(现为:梅赛德斯-奔驰体育场),斯图加特

1990 – 2001 负责项目:基乐斯山观景塔,斯图加特

1992 约格∙施莱希和鲁道夫·贝格曼获得弗里茨-舒马赫奖(Fritz Schumacher Prize)

1995 约格∙施莱希获埃米尔·莫尔施(Emil Mörsch)纪念章

1999 约格∙施莱希加入柏林艺术学院(建筑学)

2000 荣誉教授

2002 约格∙施莱希将公司及管理职责转交给其合伙人。

2002 约格∙施莱希荣获弗里茨∙莱昂哈特奖(Fritz Leonhard Award)

2003 成为施莱希∙贝格曼工程师事务所咨询合伙人

2003 约格∙施莱希荣获魏纳奖(Werner von Siemens Ring)

2003 轻_远(leicht_weit)展,德国建筑博物馆,法兰克福

2007 轻_远(leicht_weit)展,工程艺术美术馆,柏林

2010 高能(High Energy)展,柏林艺术学院

2019 修订巴登∙符腾堡州工程师指南

2020 城市化展览-21世纪欧洲城市的定位,柏林艺术学院

2021 约格∙施莱希(Jörg Schlaich)在柏林辞世,享年86岁

同行评价

在2022年约格∙施莱希诞辰88周年之日,我们在位于斯图加特的凤凰厅(Phoenixhalle) 举办了“缅怀约格∙施莱希——生命的庆典”纪念会。现场除了sbp各事务所的200多名员工之外,先生的许多家人、朋友和工作伙伴也都从世界各地赶来,共同追思约格∙施莱希。

Mike Schlaich
迈克·施莱希 (Mike Schlaich)

首次分享了他的父亲在工作以外的生活点滴。他谈到了约格·施莱希作为斯瓦比亚人(Swabian)的出身、他的基督教家庭以及所经历的战争。他通过许多个人照片展示了他父亲的毕生所爱,比如旅行、古典音乐和工程设计。迈克向观众介绍了约格∙施莱希的职业生涯:从木工学徒起步,后来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建筑学,在美国获得凯斯大学硕士学位后,他加入了Leonhardt and Andrä事务所工作,并于1980年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即今天的施莱希∙贝格曼工程师事务所(schlaich bergermann partner, sbp)。

迈克·施莱希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个不辞辛劳的人,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在做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项目的同时,为自家的房子绘制了所有的木结构图纸,制作了所有的家具,甚至浇筑了混凝土基础。

迈克·施莱希回忆道,他的父亲总是乐于提供帮助。“我父亲为他周围的人打开了许多扇门。他总是慷慨地给予自己的时间:他去学校讲课,向孩子们宣传“建筑的文化(Baukultur)”;他参与不太知名或知名的活动,为了有趣而建造。尽管他可以派助手去做这些事情,尽管他的名字不会出现在照片墙上,他也乐意亲力而为。”

Rudolf Bergermann
鲁道夫·贝格曼 (Rudolf Bergermann)

将观众带回了公司创立之初。当时,鲁道夫·贝格曼和约格·施莱希共同负责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屋盖工程设计,两人都受雇于Leonhardt and Andrä事务所,年仅33岁的约格·施莱希是这项精品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早在那时他就展示出了非凡的才能:他是一位精妙的工程师,能够快速地为所有技术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正是在那些漫长工作的日日夜夜,鲁道夫和约格为如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的sbp公司创造了内核。

鲁道夫依然记得他的老伙计是如何质疑一切的,当然,目的是为了优化设计和研究新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力:每天工作14小时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周六也是正常的工作日。此外,鲁道夫谈到,约格致力于研究人类最紧迫的课题之一:来自太阳的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早在80年代,他们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设计了一些太阳能电站。
鲁道夫最后讲到,约格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公司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取得的许多成就都归功于约格。公司设计的许多结构无疑都展现了他的设计理念和特征,他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珍藏在我们心中。”

Volkwin Marg
福克文·玛格 (Volkwin Marg)

分享了他作为建筑师与约格·施莱希合作的经历。在一次生日聚会上的见面之后,他们约定了未来一定要合作:后来,福克文·玛格受委托为汉堡历史博物馆建造一个覆盖其L形庭院的玻璃屋盖,他未思索过多便画出了一张富有标志性的草图并承诺在六个半月内就能建好;他向观众解释道,当时他并不认为会有足够的钱来建这个屋盖,但当业主再找他时,他不知道如何实现它,尤其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想起了约格·施莱希,约格对此饶有兴趣,仅仅6个月后,汉堡就有了这个标志性的屋盖。
该玻璃屋盖标志着一段富有成果的合作关系的开始。福克文·玛格还特别介绍了汉堡的另一座建筑:Alster 游泳馆。gmp参加了竞赛,但他们输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很欣赏建成的那个轻薄的混凝土壳体——后来才发现这是约格·施莱希在Leonhardt und Andrä事务所工作期间的早期作品之一!因此,当他们受委托对这个项目进行改建时,他们非常高兴与sbp合作。
最后,玛格由衷地表达了与这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一起工作是多么神奇,他称施莱希先生为“Baumeister”——这个词语用来形容具有建筑和工程两个学科的渊博知识的人。

Werner Sobek
维尔纳·索贝克 (Werner Sobek)

主要分享了他在斯图加特大学工作的那段时光。维尔纳·索贝克成为了约格的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同时负责幻灯片整理工作,那时一张幻灯片也没有。一天早上,约格·施莱希走进他的房间,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张带有很多指纹的幻灯片,第二天,他带来一鞋盒幻灯片,第三天,带来两鞋盒,幻灯片越来越多,维尔纳·索贝克晚上就忙着整理幻灯片,约格·施莱希会对一些模糊的图片进行解释,维尔纳·索贝克就这样直接从大师本人那里学到了结构细部,他向观众解释说,没有比这更好的课堂了。
约格·施莱希的影响力和在研究院(当时称为“Institut für Massivbau-重型结构研究院”)的工作成就不只对维尔纳·索贝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与科特·舍费尔(Kurt Schäfer)教授共同创建了拉压杆模型,他们拓宽了这一理论并将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其成为一项世界标准。
维尔纳·索贝克接着解释说,当约格·施莱希研究可供人们近距离接触的人行桥时,他对工程设计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在他看来,工程师不仅要负责构建结构,还必须以更全面的方式思考。工程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对工作负责的能力成为他讲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Annette Bögle
安妮特·博格勒 (Annette Bögle)

是汉堡港口城市大学的教授,她通过引用约格·施莱希的一些格言,分享了她在约格·施莱希研究院的工作和学习。“知道得正好足够!”解释了约格·施莱希的教学方式:他认为学生需要知道理论才能做出创造性的设计,因此,他认为,学生需要知道原理,但不是所有的原理。他让学生们去发现他们个人专属的“足够知道”是什么。博格勒教授引用的约格·施莱希的另一句重要的话是“使用简单的原理”——这是约格·施莱希将一切分解为基本问题的方式。他的课总是以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开始,然后将其分解为学生们可以理解的基本问题。
另一句对安妮特·博格勒印象深刻的话是,他讲到了请求“去承担责任”。他在这里指的不仅是技术工程,还有建筑背后的哲学思想。她把他的教学方法描述为一种涵盖多种建造材料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他的意图不是建造一座好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木结构的桥梁,而是建造一座好的桥梁:“只做好的结构”。最后,安妮特·博格勒以第二座胡格利大桥的照片结束了她的分享,并强调约格·施莱希的设计哲学与现今社会仍然息息相关,我们将继续为之而求索。

Bill Baker
威廉F.贝克 (William F. Baker)

是美国建筑和工程事务所SOM的前合伙人,他谈到了约格·施莱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他从一则往事谈起:关于约格·施莱希的姐姐布里吉特·施莱希·彼得汉斯(Brigitte Schlaich Peterhans)和迈伦·戈德史密斯(Myron Goldsmith)的会面。迈伦来到欧洲并在苏黎世偶然遇到了布里吉特,在访问了瑞士之后,迈伦前往斯图加特去与费里茨·莱昂哈特(Fritz Leonhardt)会面,于是布里吉特安排他住在她父母位于施特滕(Stetten)的家中。迈伦带着15岁的约格·施莱希参加了这次会面,正是那次会面让约格·施莱希第一次见到了费里茨·莱昂哈特(Fritz Leonhardt),后来,莱昂哈特成为了施莱希的老师、导师和雇主,施莱希接任了他的研究院院长的职位。
从那时起,迈伦·戈德史密斯和约格·施莱希花很多时间一起讨论工作。迈伦通过提意见的方式对约格·施莱希的工作进行支持。至于比尔·贝克《威廉(比尔)·贝克,William (Bill) F. Baker》本人,他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经布里吉特的介绍认识了约格·施莱希。尽管比尔·贝克从未成为约格·施莱希的学生或为他工作过,但他对比尔·贝克来说仍然是他的一位导师,在他看来,约格·施莱希超越了自己的职业。
在比尔·贝克的印象中,约格·施莱希的作品品质如一,每一个细节都是优雅的,整体式设计方法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得以应用和体现,他的作品与他的价值体系、设计哲学和环保立场是相辅相成的。最后,他鼓励观众学习约格·施莱希的讲座和设计。

Guy Nordenson
盖伊·诺登森 (Guy Nordenson)

是普林斯顿大学工程设计专业的教授,也是位于纽约的盖伊·诺登森工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和合伙人。他第一次见到约格·施莱希是在1998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当时那里正举办为纪念菲利克斯·坎德拉(Felix Candela)的讲座,以致敬他作为土木工程师和公共学者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约格·施莱希的讲座“轻型结构” 是第二场,被安排在大卫·比灵顿(David Billington)之后。
在引用美国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关于公共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职责之后,盖伊谈到了约格·施莱希就是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不幸的是,工程师通常不会被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随着我们面临气候危机以及战争、迁徙、正义与非正义等引发的后果,我认为工程师们有必要站出来,就必要的变革提供他们的意见。很明显,我认为约格树立了榜样。” 盖伊·诺登森认为,工程师,无论是作为专业工作者还是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可以提出另一种发展模式。
盖伊介绍了约格·施莱希的作品的宝贵之处以及他的设计作品的意义,这些设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被找到,给人以快乐和喜悦,但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工程师在公共空间中需要承担什么角色。

Enzo Siviero
恩佐·西维耶罗 (Enzo Siviero)

是一名意大利工程师,在威尼斯大学任教超过44年,并担任一所线上学校的校长。(他讲到)约格·施莱希所遗留的宝贵财富将得到延续,因为他不仅从他那里学到了工程和建筑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以社会的方式处理生活。恩佐·西维耶罗在一次充满感情的、愉快的讲座上引用了意大利混凝土结构协会(AICAP)主席马可·梅内戈托(Marco Menegoto)的话,在这句话中,马可将约格·施莱希描述为一个随时准备在技术和科学上高度人性化地帮助他人的人,此外,他称约格·施莱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人,有着慷慨的胸怀,非常热爱意大利。约格·施莱希告诉马可·梅内戈托,他17岁时骑自行车从斯图加特第一次来到罗马,在罗马时,特米尼火车站的新中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从那时开始他决定成为一名结构工程师。
恩佐·西维耶罗最后总结道,约格·施莱希是一位非常卓越的人,他一生坚守使命,应该成为每个人的榜样。他的设计哲学总是融合于文化——在过去,每一位优秀的工程师都有一种人文主义式的工作方法,对他来说,约格·施莱希就是其中一位代表,如果不是最重要的一位的话。恩佐·西维耶罗向迈克·施莱希及其家人表达了慰问。“他有一个完整的时间表,但这正是他一生保持年轻的原因”。

Michel Virlogeux
米歇尔·维洛热 (Michel Virlogeux)

是欧洲最著名的桥梁工程师之一。对他来说,约格·施莱希无疑是过去几十年中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程师之一。
米歇尔·维洛热第一次见到约格·施莱希是在1985年。当时,约格·施莱希与一家希腊承包商一起在尤里普斯海峡大桥(Evripos Bridge)项目的竞赛中获胜,米歇尔·维洛热被任命为独立检查员。设计方案很不寻常,他提出了一座主跨250米的斜拉索桥,桥梁长度的90%其结构厚度仅为55厘米——这仍然是细长结构的世界纪录。米歇尔·维洛热记得一位著名的工程师预测过大桥的倒塌——但他眨了下眼,保证大桥仍然稳定。
在这个项目之后,米歇尔·维洛热多次受到约格·施莱希的邀请到斯图加特讲课,他们借此机会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果的讨论,约格·施莱希带他参观了他在斯图加特设计的所有桥梁。他那时候喜欢穿漂亮的意大利鞋,在长时间的步行后鞋子经常出现问题,相比之下,约格·施莱希穿着一双舒适的大鞋,走起路来不知疲倦,看到这一点后,他放弃了柜子里的意大利鞋,换上了像约格·施莱希的那种舒适的鞋。
最后,米歇尔·维洛热强调了约格·施莱希对工程设计领域的影响,他讲到,在约格·施莱希之后还有他的数以百计的学生,正工作在世界各地。

Matthias Schuler
马蒂亚斯•舒勒 (Matthias Schuler)

是Transsolar公司的经营合伙人和创始人,他从他的那篇关于约格·施莱希的人文主义方法的论文开始讲起。早在1989年,约格就在思考当今的问题,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对他来说,很显然的是,人类的能源必须来自太阳才能为所有人实现繁荣。
马蒂亚斯•舒勒主要提到了约格·施莱希十年前在Transsolar 公司成立20周年活动上的一次演讲。对他来说,那些话依然响彻耳畔,他已经做到最好了:“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时代最严峻的挑战是地球上贫穷国家的贫困和饥饿”,这些人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们的孩子。他继续引用约格·施莱希的话,“只有一种能源可以满足全球范围内的繁荣,那就是太阳能。”在这项技术中,约格·施莱希看到了贫穷国家的机会:“发展太阳能发电站——这是关键——如此,贫穷但阳光充足的国家就可以利用本地的资源和劳动力来建造,同时能够支付自己的开销。”
他继续分享了约格·施莱希在加尔各答第二胡格利大桥项目中的思考。在这个项目中,约格·施莱希和他的团队依靠本地解决方案来处理因电力供应不足而无法焊接的问题。“尽管如此,如果我们今天提名一个值得多年付出甚至争论的项目,我们会提名第二胡格利大桥,因为它没有闪避任何技术和人文主题,而且为社会创造了工作机会。”

Steffen Marx
史蒂芬·马尔克思 (Steffen Marx)

来自德累斯顿大学,是Marx Krontal工程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他分享了他代表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工作时期的经历。史蒂芬·马尔克思对约格·施莱希的“恐怖的柜子”给出了一些内情,柜子里放了一些标准化的大尺度的铁路桥项目的资料。他记得,当他第一次见到约格·施莱希时,约格正要放弃与德国铁路公司的合作,因为他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他告诉他,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装满了未建项目的资料的柜子。
史蒂芬·马尔克思能够感觉到他的沮丧,但让他再尝试一次。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们共同成立了德国铁路公司的第一个德国桥梁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指导方针是,以合理的成本建造具有高美学标准的桥梁,同时保证其功能性。委员会主席是当时德国铁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Hartmut Mehdorn。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委员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影响了许多设计,并编写了优秀桥梁设计指南。史蒂芬·马尔克思展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
不幸的是,2011年是委员会的最后一届会议,这一决定的一个明显结果是,汉堡发生了针对特色建筑星桥(Sternbrücke)的更换计划的抗议,史蒂芬·马尔克思最后宣布重新成立新的顾问委员会,他再次成为该委员会的成员。

Andreas Keil
安德烈亚斯·凯尔 (Andreas Keil)

是sbp公司的合伙人,他分享了与约格·施莱希30多年来密切的工作关系和工作经历。他对工程设计的热情是在斯图加特大学著名的“施莱希的童话课”期间被点燃的。他回忆道,尽管这些讲座是在周五早上8点这个让人不待见的时间举行的,但却让人异常振奋。
他还分享了他与约格·施莱希的第一次私人会面的故事:“1984年12月,我在约格·施莱希和鲁道夫·贝格曼的办公室与他们会面,谈论我的关于一座斜拉桥的毕业论文。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方面:首先,他们两个人愿意拿出那么多时间来理解这件事;其次,约格·施莱希如此自然地请他的搭档来帮助我这么一个小小的尚未毕业的学生。”
来年春天,安德烈亚斯·凯尔在他们的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一开始,约格·施莱希就将自己的项目委托给他。安德烈亚斯·凯尔将在斯图加特做项目描述为一种“大挑战”,因为约格·施莱希在周日会以散步的方式视察建筑工地,不过,他解释说,约格·施莱希进行这些视察的意图不是批评,而是希望把好的方面做得更好,“你可以犯错误,但永远不要犯两次”。安德烈亚斯·凯尔对有机会向约格·施莱希学习表达了感恩,他本人也将尽力把他的精神和思考方式传承下去。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Mike Schlaich
Mike Schlaich
Rudolf Bergermann
Rudolf Bergermann
Volkwin Marg
Volkwin Marg
Werner Sobek
Werner Sobek
Annette Bögle
Annette Bögle
Bill Baker
Bill Baker
Guy Nordenson
Guy Nordenson
Enzo Siviero
Enzo Siviero
Michel Virlogeux
Michel Virlogeux
Matthias Schuler
Matthias Schuler
Steffen Marx
Steffen Marx
Andreas Keil
Andreas Keil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约格·施莱希的教学与研究

作为斯图加特大学的讲师,约格·施莱希特别关注如何克服“贴在土木工程师身上的技术官僚形象”。因此,他使用简单的词汇解释技术上复杂的问题,也喜欢用速写的方式。他经常在讲座中用幻灯片生动地解释许多构造细节,通过这种方式,他设法启发学生,使必要的理论知识更贴近学生。他使用简单的示意图、厨房里用的筛子或网球拍,目的也是让这些理论更接近学生。约格·施莱希的研究项目包括太阳能发电站结构、整体式桥梁和气候壳体等,然而,最重要的是,他系统地研究了用于钢筋混凝土设计的拉压杆模型,使其得到应用,并帮助其实现了国际上的突破。约格·施莱希因此影响了几代土木工程师,这些工程师正在将他的教学与研究成果应用到世界各地的项目中。  

Grid Shell
网壳结构

传统的厨房用筛网是创新的网壳结构的设计灵感来源——通过将网格塑造成菱形,形成由四边形网格构成的一张网,能够适配任何几何形状的表面。当与斜拉索网结构相结合时,这张网将成为一个理想的膜壳;当覆盖上玻璃板时,它将成为一个轻透的屋面。它是三角形网格表面的替代方案。两种方案中,受力层和玻璃层相互结合,因为玻璃板直接落在网格杆件上,通常的次结构不再被需要。

Spoked wheel
轮辐式结构

自行车的辐条轮由轮辋、辐条和中心的轮毂组成。独立的轮辋即便受到轻微荷载也会变成椭圆形,但由于增加了纤细的辐条,使其在平面内和横向上都具有较大刚度。辐条受预应力,以保持受拉,这样仅靠高效的受拉杆件便能在轮辋和轮毂之间传递荷载,这种结构还有一个有利的副效应,那就是轮辋变成了一个压环,提高了整体稳定性。

Cable roof
索结构屋盖

环索屋盖是辐条轮的变形,主要沿屋盖平面受力,同时承受分散型竖向荷载。它结合了索结构和膜结构的特点:主受力结构是一个按一定间距布置的索结构体系,布置在屋盖上的闭合自锚式拉环和压环之间,而预应力膜,即次级承载结构,张拉在索杆件之间。

Cable nets
索网结构

索网既是构成空间的结构,又是受力结构,其多样的形式绝大部分并非来自单纯的创造性,而是一个基于严格的物理原理的产物。一个由四边形网格构成的垂直索网,伸展在像网球拍那样框架中,可以承受几乎任何大小的水平向风荷载。索网的预应力越高,变形越小,索力越大。这种结构类型非常适合构建无缝、透明的玻璃幕墙。

Membrane roofs
膜结构屋盖

织物膜屋盖可以实现大跨,并且轻巧、半透明、可适应性强,也可用于可伸缩型屋盖。它们既可作为受力结构,本身也提供遮蔽作用。由索塔和锚索定义高点和低点,从而形成一定的表面曲度。由于外部形状和内部作用力具有相关性,膜结构不能随意设计,它们的形式是平衡和考量各种因素后的结果。

Air-inflated roofs
充气式屋盖

没有什么比这更轻了——充气式屋盖兼具通风与轻盈的特点,还可提供防护,其吸引力在于充气垫的优雅外观以及由于整体重量轻而带来的经济学效应,重量轻意味着易于拆卸和重装,可以根据季节或天气情况来使用。

An Elegant Sweep
优雅的弧线

轻巧精致的人行桥和自行车桥优雅地坐落在环境之中,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最大程度地感受桥梁的美学品质。桥梁在荷载作用下或轻微振动,或为了打开或闭合而发生大幅移动。人行桥有精致的细部,同时适配人体尺度,稳固而易于维护,这也是设计人行桥的乐趣所在。设计人行桥不仅仅是提供一种服务,每一个设计不当的“眼中钉”都意味着一次机会的错失。

Circular ring girder
弧形梁

一个在平面上呈弧形的梁,只需沿一条线设置铰接支座,就可以防止其向下翻转。如果支座设置在内边缘,(竖向)线荷载(产生的扭矩)将使梁的上缘受环向拉力、下缘受环向压力;如果支座设置在外边缘,则受力方式相反。弧形拱在平面上的高效(受力)形态可以依据倒置原理确定:拱的形状与悬索相同。

Cast Steel
铸钢

弧线、圆滑的形式、类似于圆滑版的树杈,是铸钢构件的特征。其富有流动感的形式可避免产生破坏性的应力集中和缺口效应。采用铸钢材料可生产复杂而独特的钢管接头,有利于对力流进行最优化调整。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Grid Shell
Grid Shell
Spoked wheel
Spoked wheel
Cable roof
Cable roof
Cable nets
Cable nets
Membrane roofs
Membrane roofs
Air-inflated roofs
Air-inflated roofs
An Elegant Sweep
An Elegant Sweep
Circular ring girder
Circular ring girder
Cast Steel
Cast Steel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荣誉会员资格和获奖

荣誉会员资格

国际壳体和空间结构协会(IASS),荣誉会员,2011年起

马德里工程学院,通信院士,2003年起

上海同济大学,荣誉教授,2001年起

印度新德里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00年

柏林艺术学院,建筑系会员,1999年起

美国华盛顿国家工程院,外籍准会员,1994年起

英国伦敦皇家工程院,外籍会员,1993年起

汉堡艺术学院,1991年起

美国混凝土学院(ACI),荣誉会员,1988年起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荣誉教授

伦敦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

汉诺威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布拉迪斯拉发大学、苏黎世大学、威尼斯大学、洛桑大学,荣誉博士


个人奖项

2012年DAI 建筑文化大奖

2008年José Entrecanales Ibarra土木工程奖

2006年日本结构设计奖,日本东京结构设计师协会

2004年Eduardo Torroja奖章,国际壳体和空间结构协会(IASS)

2002 年Werner von Siemens Ring奖章

2002年Fritz Leonhardt奖

1995年Emil Mörsch纪念章,德国混凝土和建筑技术协会

1999年Albert Caquot奖,法国土木工程协会,

1995年瑞典混凝土结构奖

1992年Fritz Schumacher奖

1991年IABSE结构工程优异奖

1990年伦敦结构工程师学会金奖

1990年FIP Freyssinet奖章(国际预应力协会)

项目奖项

2017年“德国钢结构奖”,类别:桥梁结构,项目:阿勒桥,德国凡尔登

2008年德国桥梁建设奖,类别:公路桥与铁路桥,项目:洪堡塔芬桥,柏林中央车站

2007年Zumtobel集团奖,类别:研究与倡议,项目:太阳能塔,澳大利亚米尔杜拉

2006年杰出结构奖,2003年汉堡建筑师协会年度建筑奖,项目:汉堡站台大雨蓬,汉堡

2005年人行桥奖,类别:美学、中等跨度类,项目:格林维尔自由桥,美国

2005年人行桥奖,类别:技术、大跨类,以及2004年工程设计奖,项目:波鸿Gahlensche 街人行桥,德国波鸿

2004年Gustave Magnel金奖,根特大学工程师协会,项目: Auerbachstraße大桥,斯图加特

2003年西宾夕法尼亚州工程师协会Arthur G.Hayden奖和2002年人行桥奖,技术、中跨类,项目:杜伊斯堡内港人行桥

2003年Hugo Häring奖;2003年工程设计奖;2002年BDA(德国建筑师协会)好建筑奖和示范建筑奖,项目:基乐山瞭望塔,斯图加特

2002年RENAULT交通设计奖,项目: Werrekuss大桥,Bad Oyenhausen

2002年BDA(德国建筑师协会)好建筑奖,项目:罗马浴场遗址保护屋顶,巴登韦勒

2001年Attestato Acai奖,项目:巴登市罗马温泉浴场,奥地利维也纳

2000年Balthasar Neumann奖,项目: 汉诺威8/9号展厅和13号展厅

2000年德国钢结构奖,项目:汉诺威世博会人行桥

2000年交通设计奖,项目:跨内森巴赫山谷公路桥,斯图加特

2000年交通设计奖,人行桥类,项目:明登斜坡人行桥,德国明登市

1999年混凝土建筑奖,1998年特别奖和工程设计奖,因戈尔施塔特桥

1999年BDA(德国建筑师协会)好建筑奖,项目:瞭望塔及附带人行桥,莱茵河畔魏尔

欧洲工业建筑奖特别奖,项目: Mladá Boleslav Škoda生产大厅,捷克共和国

1996年工程奖,项目:汉诺威26号展厅

1994年Hugo Häring奖,项目: Gottlieb Daimler体育场膜屋盖结构,斯图加特

1994年汉堡建筑师和工程师协会年度建筑奖,项目:沃尔夫冈·迈耶运动中心,汉堡-斯特林

1990年BDA(德国建筑师协会)奖和1991年Hugo Häring奖,项目:跨内卡河的Max Eyth湖人行桥,斯图加特

1991年工程奖,项目:汉堡历史博物馆庭院屋盖

1991年钢结构创新奖,网架结构二等奖,

1990年FIP杰出混凝土结构奖和1988年人行桥工程奖,项目:跨莱茵河-多瑙河水道的人行天桥,凯尔海姆

1990年Mies-van-der-Rohe奖,项目:汉堡历史博物馆庭院屋盖

1989年钢结构创新奖,一等奖,抛物线型集热器

1988年概念方案设计奖,美国纽约威廉斯堡大桥竞赛一等奖

 “德国钢结构奖”,项目:西班牙曼扎纳雷斯太阳能集热塔

1983年德国建筑奖和1983年巴伐利亚BDA(德国建筑师协会)奖,项目:溜冰场屋盖,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1983年巴登-符腾堡BDA(德国建筑师协会)奖,项目:欧罗巴运动中心,卡尔斯鲁厄